簡介
廣德話,這裡指廣德土語即老廣德話。被列入廣德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
老廣德話是皖南廣德地區的土著漢語方言,屬於吳語-太湖片。廣德縣地處安徽省東南部皖、蘇、浙三省交界地區。皖南宣州地區的土著方言為吳語(包括太湖片與宣州片),其中宣州東部與常州、湖州接壤地區土著吳語屬太湖片。
19世紀的太平天國兵燹使皖南地區的土著人口銳減,戰後本省江北、河南、湖北移民大量湧入,極大地改變了本地區的方言面貌。新移民帶來的客籍方言已在土著式微的條件下反客為主。
廣德縣縣城使用淮語,縣境內則分布有河南話、湖北話、安慶話、浙南吳語、浙南閩語、湘語方言島,其中河南話在廣德縣東北鄉村占優勢,湖北話在西南鄉村占優勢。而土著吳語僅分布於廣德縣北部下寺鄉廟西地區,以及東南部蘆村鄉的甘溪溝及東亭鄉部分村莊。其中北部與郎溪縣北部定埠、梅渚等鄉、西北部建平、東夏、幸福等鄉的土著吳語同屬於太湖片-毗陵小片,南部甘溪溝等處方言屬於太湖片-苕溪小片(或併入蘇嘉湖小片)。甘溪溝方言亦被本地人視為地道老廣德話的代表。
吳語簡介
吳語,又稱江東話、江南話、吳越語。周朝至今有三千多年悠久歷史,底蘊深厚。在中國分布於今浙江、江蘇南部、上海、安徽南部、江西東北部、福建北一角,使用人口約一億。吳語是中國官方定義的中國七大方言之一,擁有國際語言代碼。從歷史、文風、語言特性分析,吳語極近中古雅言,吳語的整齊八聲調是為古漢語正統嫡傳,南宋衣冠南渡更是深深影響著吳語。現代吳語比官話具有更多古音因素,字音及語言要素與《切韻》《廣韻》等古代韻書高度吻合。
吳語保留全部濁音,保留平上去入的平仄音韻,部分地區保留尖團音分化,保留較多古漢語用字用語。吳語和國語差別大,辭彙和語法獨特。吳語有廣式連續變調系統。吳語與吳越文化血脈相連,“醉里吳音相媚好”。
方言音系
廣德縣東南部甘溪方言可視為廣德地區土著吳語的代表。
聲母
不送氣清音 | 送氣清音 | 全濁音 | 半濁音 | 清音 | 濁音 | ||||||
p | 布別 | pʰ | 怕泡 | b | 步盤 | m | 門妹 | f | 飛夫 | v | 符飯 |
t | 到黨 | tʰ | 太討 | d | 同地 | l | 難路 | ||||
k | 高貴 | kʰ | 開快 | g | 葵 | ŋ | 牙硬 | h | 灰化 | ɦ | 話紅 |
ʨ | 精檢主 | ʨʰ | 秋去醜 | ʥ | 旗橋 | ȵ | 女日硯 | ɕ | 修收書 | ʑ | 玄蛇 |
ts | 招爭祖 | tsʰ | 昌倉初 | dz | 曹蟲鋤 | s | 三生聲 | z | 上 | ||
Ø | 耳姨午雲 |
韻母
ɿ | 絲支 | i | 蛇爺天弟飛 | u | 古午 | ʮ | 雨書 |
ɚ | 耳兒 | ||||||
a | 爬啞 | ia | 亞架 | ua | 瓜話 | ||
ɛ | 袋膽 | iɛ | 香張 | uɛ | 怪關 | ||
ie | 姐 | ||||||
ɯ | 猴盤短岸 | iɯ | 流手 | uɯ | 官碗 | ||
o | 河 | ||||||
ɔ | 保桃 | iɔ | 條繞 | ||||
ei | 被妹 | uei | 桂灰 | yei | 水船圓 | ||
en | 根門 | in | 心認 | un | 溫魂 | yn | 雲閏 |
aŋ | 黨床 | iaŋ | 將揚 | uaŋ | 光黃 | ||
oŋ | 從紅翁 | ioŋ | 窮雄 | ||||
aʔ | 辣甲 | iaʔ | 甲腳藥 | uaʔ | 刮滑 | ||
əʔ | 色割白北百 | iəʔ | 踢鐵熱 | yəʔ | 缺月 | ||
oʔ | 綠合落郭 | ioʔ | 欲約確 | uoʔ | 谷國活 | ||
m̩ | 姆 |
單字調
四聲七調,去聲不分陰陽,如下表:
調類 | 調值 | 例字 |
陰平 | 34(33) | 高天三開 |
陽平 | 14 | 陳盤窮田 |
陰上 | 54(55) | 古姐麻娘 |
陽上 | 21 | 老女近父 |
去聲 | 324 | 蓋放岸用 共大樹飯 |
陰入 | 5 | 急尺藥合 |
陽入 | 12 | 食讀服實 |
現狀
皖南宣州地區位於吳語區西北部,其土著方言為吳語(包括太湖片與宣州片),其中廣德土著吳語屬太湖片。廣德吳語同吳語宣州片一樣,受到了江淮官話的嚴重滲透,使用區域日漸萎縮。廣德吳語外部周圍環繞諸多非吳語方言,內部亦遍布諸多客籍方言島。清代太平天國運動期間,本區域為太平軍和清軍的重要戰場之一,導致區內人口大量非正常死亡(超70%)。戰後清政府鼓勵其他區域大量百姓移民本區域,直接導致廣德吳語受到官話嚴重侵蝕。
在城鎮往往對外說江淮官話,在家說吳語,或限於老人婦女套用。皖南吳語區的方言使用有一種普遍現象:中年人尚能聽懂老派土語,但已講不地道;年青一代則只能聽懂零星土語,更談不上說土語。有些在官話包圍中的土著話已被同化得只殘存很少幾項特徵。
綜合實地調查資料可見,在內部特徵日益弱化和外部強勢方言(江淮官話)的不斷夾擊下,加上國語的強勢影響,廣德吳語極有可能被官話完全融合、同化。
文章佐證
《揭開老廣德話的神秘面紗!》(作者:徐厚冰)
廣德縣位於安徽省東南部,蘇浙皖三省八縣交界處。由於歷史原因,造就了廣德是一個以移民為主的縣份,真正祖祖輩輩生活在廣德本地的人並不多,他們所說的方言屬於吳語,稱為“老廣德話”。
廣德所處地理位置特殊,歷史複雜,作為同一個縣域,本地土語有有幾種方言。為了解老廣德話,我們先簡單的認識一下吳語:
吳語,主要分布於浙江、江蘇南部、上海、安徽南部、江西東北部、福建北一角,是中國七大方言之一。分六大方言片:太湖片、宣州片、金衢片,台州片、甌江片、上麗片。每個片又分許多小片
再讓我們一起去認識神秘的廣德土著方言即老廣德話——
老廣德話大概分四種:
一、太湖片之苕溪小片:
南部盧村鄉的甘溪溝,小余里、大洪保、宋陳、高廟等地;東亭鄉部分村莊。
二、太湖片之毗陵小片:
在安徽廣德北部下寺的廟西、蘆塘等地
三、太湖片之蘇滬嘉小片:
南宋時期一部分吳江人遷入廣德石鼓、蘇村、楊桿等地
四、金衢片之婺州小片:
元末明初一部分浦江人陸續遷入廣德,他們也被稱廣德本地人,他們大多分布在楊灘、月灣、
五、宣州片:
廣德桃州本地人,他們說的吳語,應該是十九世紀中期留下的所謂吳語“官話”。
總之,雖然廣德目前說吳語的人不多,但不是單一吳語語種,以上分類沒有直接進行錄音取證對比分析,有可能存在錯誤,希本文能起拋磚引玉之作用,為更多吳語愛好者或研究者進一步探究提供一點線索。
還是那句話: 有鄉村的地方,就有鄉土文化!